今年1月1日新一屆區議會議員正式履職上任,首項議題便是如何利用民政事務署每區港幣100萬的額外撥款,一同振興地區經濟,響應政府的「日夜都繽紛」活動。縱觀各區區議會上的提議,都離不開設置一個個打卡地標,又或舉辦攤檔市集,希望藉此能吸引市民及遊客到訪「打卡」,繼而刺激消費。
以黃大仙區為例,區議會打算在黃大仙祠對出廣場設立拱門裝置,並於拱門頂寫上「黃大仙」字樣。而另一邊廂的荃灣區,則因應「天橋之城」的特點,沿著區內的行人天橋系統設置「馬賽克照片板」,以區內居民的生活面貌照片砌成「我愛荃灣」及「I ♥️ TSUEN WAN」等字樣,並將「打卡位」散落在社區不同位置,藉以帶動市民和遊客遊走在區內不同街道和區域之間。至於油尖旺及九龍城兩個區議會,當街上的霓虹招牌已被清拆得所剩無幾之後,卻建議以霓虹招牌為主題,建設「燈牌打卡點」…..
無論這些「打卡裝置」用什麼做主題,是否美觀,能否達至刺激消費和活動的效果都好,畢竟都是臨時新加的東西,部分甚至跟地區本身沒有任何關連(如在將軍澳海濱樹立多個內地動漫角色「乖巧寶寶」),遊客真的會為此特地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