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說「圖片可以說故事」,在影像佔據公共視野的時代,在手機和IG影像成為日常的當下,你又可曾記得,自19世紀開始的現代攝影,拍攝方式、器材和技術一直進化,也改變了無數人觀看世界的視覺。
今日絕大部分圖片都以數碼方式生產、處理及儲存,但在從前,蛋白印相(albumen print)、銀鹽照片(silver gelatin prints)、全景式圖片、玻璃底片、負片、幻燈....由19世紀一路來到當下,影像的模式紛紛陳陳,見證了無數人的生命歷程,也記錄了不同地方的起伏跌宕。
剛出版的《就係香港》秋季號以新界為主題,刊載了十多幀珍藏於香港大學圖書館(HKU Digital Repository) Fischbeck Collection內,由19至20世紀之交記錄新界面貌發展的歷史圖片,當中包括中英雙方在1898年簽訂租借新界條約、英人在大埔運頭角宣告新界成為英治下的租借地、六日戰爭中新界原居民的反抗的歷史片段、乃至1950年代成為禁區後難得一見的新界邊境面貌、以及未城市化前的鄉郊傳統農村生活等等。這些影像也儼如一部編年史,疏理出新界多年來的蛻變,成為後來人對照當下重要的參考。
這些珍貴的歷史影像,乃是來自1960年代開始旅居香港的新聞攝影工作者Frank Fischbeck所成立的出版社FormAsia Books,多年來累積逾24,000歷史影像,並曾出版多部以香港為主題的歷史圖片集。在WYNG Foundation的支持下,港大圖書館收藏了這批難得再有的歷史影像,除了上述的新界外,藏品涵蓋自1860年代至千禧年之間,由黑白到彩色,不同年代、不同範疇及香港大小角落的社會、地理、人文風俗等面貌,建立了一個豐盛多元的香港歷史影像檔案庫。至目前為止,港大圖書館已將14,000個圖片檔案上網供公眾參閱。
圖片提供:The WMI Frank Fischbeck Collectio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braries, acquired with the support of WYNG Foundation
2023《就係香港》秋季號
舊界新界 Mapping the Old New World
20張不同年代地圖,逾100幀歷史圖片;7位香港畫家/插畫師,17幅原創畫作;1
5位攝影師,超過220張相片;
13個大小專題,304頁內容。
2023年秋季,《就係香港》與你同遊「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