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為老師或者父母之前,若回想一下小時候的自己,可會讓我們對童年有更不一樣的想像?
到底怎樣才算是美好的童年?完全沒有學業壓力,不用每天趕著上不同的興趣班 ,父母每晚的陪伴關懷,同伴之間的相處……在不同家庭背景和環境中長大,每個小朋友都面對著不同的處境,而對於部分小朋友而言,能夠在沒有爭吵不休的家庭氣氛、沒有忙於工作的父母,或者師長沒有加諸過大的期望,便是美好。
近年屢屢傳出香港學童自殺的新聞消息,根據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統計,單計2023年8月至10月,香港便錄得22宗涉及18歲以下人士或大專學生企圖自殺個案,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研究中心在2022年公布的數據亦顯示,2021年15歲以下的自殺率,上升至歷史新高的1.7,其中以15歲以下男性的自殺率增幅為最高 ,從2020年的1.2上升一倍至2021年的2.4。
望子成龍的壓力、教育制度的缺陷、學校對情緒健康的關注等,都跟學童自殺率上升有關係,近日以學童自殺事件為主題的電影《年少日記》,亦提醒更多人應關注身邊人以及小朋友的情緒健康,嘗試聆聽和理解他們,陪伴走過學業壓力、以及身邊朋友陸續移民離開的困境或低潮。
每個小朋友在成長當中,都是看著身邊大人去想像自己長大後的模樣,甚至渴望成為「理想的大人」。在成為老師或者父母之前,若回想一下小時候的自己,可會讓我們對童年有更不一樣的想像?
Follow Us
︎
︎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