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大概是最重要的物質文明之一,但能否成為一種可持續的文化,除了有人一直在製造,也要有人一直在吃,沒有離開日常生活十分重要。

沙翁還是冬甩?

同樣以麵粉、雞蛋、油和砂糖為主要食材,港式沙翁售價由$8-$13元不等,西式冬甩卻動輒接近$40。而昔日在港式麵包店和中式茶樓(通常稱為蛋球)隨便可以吃到的沙翁,今日買少見少;相反賣西式冬甩的地方愈來愈多,一些潮流咖啡店甚至以冬甩作招牌名物,招徠長長的人龍。

差別為什麼這麼大?

一如蛋撻和菠蘿包,沙翁曾經是普及的港式平民甜食,以蛋香加以炸麵糰的鬆化質感,外面灑上幼白砂糖帶來甜味和粒粒口感,雖然吃時難免會沾了滿嘴滿手的砂糖,卻有著一種廣式甜點簡樸的味道。相反西式冬甩造型和口味更多變,球型或水泡圈狀之外,會配搭不同的餡料,甜甜圈表面亦可以添上五顏六包的裝飾和層出不窮的味道配搭,充滿發揮西式甜點賞心悅目且創意無限的特點,讓人暫時忘記健康的考慮。


賣相和味道固然是一種食物能夠普及的因素,但能夠變成流行甚至名物,卻遠不止此。在打卡文化當道下,有些店舖的裝潢和食物款式「以相為先」在所難免,色彩繽紛造型新鮮的固然佔去優勢,而重視食物味道的人,除了入口的感覺,當下也更講究食物的歷史文化和創意。上網隨便翻查,西式冬甩用什麽發酵麵糰、油份的比例、油炸的熱度、冬甩的重量等資料鉅細無遺,連歷史和起源地就可以大書特書;相反沙翁卻是寥寥數語便一筆帶過,簡單被歸類為懷舊小食一種。


飲食大概是最重要的物質文明之一,但能否成為一種可持續的文化,除了有人一直在製造,也要有人一直在吃,沒有離開日常生活十分重要。能夠做到以上兩者,卻跟大眾的口味和價值觀有直接關係。冬甩比沙翁更流行,跟香港的日式拉麵專門店比雲吞麵舖數量更多也更受新世代垂青的狀況有點接近。日式拉麵對每一個細節都一絲不苟,「拉麵職人」窮一生之力去做好一碗完美拉麵的故事,在電影、漫畫、媒體之中更見過不少,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下,便建立起公眾對這種食物及飲食文化的興趣甚至尊重,過百元一碗的拉麵依然人流不絕,名店更是一位難求,且輸出到世界各地城市,跟壽司一樣成為日本強大的「軟實力」,但港式雲吞麵依然是一碗「細蓉」,即使是中環歷史悠久的名店,定價也不超過$50,且以資深食客或遊客為主,早已遠離年輕世代的日常飲食。


人們常說you are what you eat,有選擇才有自由。選雲吞麵定拉麵,選沙翁還是冬甩,雖然不必對立,在食物多元化的香港也可以兩者或以上兼取。但當炮製這些食物的人再沒有保持及追求更好質素的條件和心態,而吃的人又受到不同的價值取向而作出取捨,有些曾經普及的美味也就會無聲無息地失傳。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