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9/2023

你喜歡看地圖嗎?

# 文化藝術 #地圖 #香港地圖 #島嶼 #新界東北


「某次我經過一棵石牆樹,聽到旁邊的街坊說應該要斬掉它,但這些樹木每次被修理斬掉後,還是會重新長出來。在這個人類主宰的社會裡,希望大家能夠多加留意和守護這些一同生活在城市中的樹木,它們正正呈現了這個城市的『韌性』。」


儘管生活在電子導航發展成熟的世代,簡單地輸入起點終點,便能知悉各種不同的交通方法,還是有些人偏好在地圖上拉曳放大縮小,根據建築物和街道名稱定位;也有一些人會翻閱舊地圖,比對今昔差異,從中了解城市的發展脈絡;甚至有人會從明清年代的舊地圖,如《粵大記》內的廣東沿海圖等,嘗試在其中尋找香港地名。

「現在的地圖是實用為主,提供距離和資訊,但明清時候的舊地圖較著重意象和形式,透過繪畫的方法去呈現表達,從地圖延伸出來的變化也較大。」本地藝術家姚冬穎(Wenda)@daywenda 在翻閱舊地圖了解香港島嶼之際,嘗試以昔日地圖的繪製方式,為如今的香港留下一幅幅隱藏著「角色」、文化和故事的地圖——Wenda筆下的地圖與實際地圖相比,或許地區位置不夠準確,地勢和海岸線與現實不相符,但在她眼中,準確的位置和距離並非這些地圖的作用,觀眾能透過這幅地圖對香港的地方加深了解,能發掘未曾聽說過的地方和島嶼,更為重要。





「港島記是我畫的第一幅地圖,之後是九龍記和新界傳。你會看到去到新界傳的時候,除了就著地方的故事文化設計一個角色之外,還會『大包著細』,結合實質的地勢形狀去繪製。例如我一直覺得新界的形狀很像一個仙女下凡,於是以一個跳舞的女生去演繹;又例如屯門的名字由來與打仗有關(屯兵之門)、元朗會令人聯想起牛,我便用利用這些元素去繪畫角色,嘗試帶出一個地方中,人與人之間、人與文化之間、人與地方之間的關係。」

Wenda坦言,即使自己曾在荔枝窩工作,對於新界東北不少地方,仍然不熟悉;這些地方對很多人而言更會感到陌生,才會衍生出《香港東北沿岸圖》的創作;而透過地圖,除了能認識一些未曾聽聞或到訪的地方外,亦是觀看城市發展軌跡的途徑,例如《19個護島使》中那些在填海下慢慢融為一體並自此「消失」的島嶼,還有那些默默屹立在街道旁的大樹和石牆樹等。「某次我經過一棵石牆樹,聽到旁邊的街坊說應該要斬掉它,但這些樹木每次被修理斬掉後,還是會重新長出來。在這個人類主宰的社會裡,希望大家能夠多加留意和守護這些一同生活在城市中的樹木,它們正正呈現了這個城市的『韌性』。」





「我地」,不只是指我們,而是「我們」和「地方」之間的連結和關係。透過Wenda的地圖,你對生活多年的這個城市,可有增加更多認識呢?


《Our Place 我地》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9月23日(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時間:早上11時至傍晚6時
地點:Grotto SKW @grottofineart(筲箕灣東大街 17 號成昌樓 2 樓)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