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平日的旅遊勝地變成「孤島」,上周四至六的兩日期間,石澳村民經歷了什麼?
上星期四晚的連夜暴雨,多區皆見嚴重水浸情況,不少河畔海邊更是掀起大浪,淹沒附近道路。從當日深夜至翌日一整天,社交媒體和新聞均充斥著各區水浸實況,然而港島南區的石澳道因山泥傾瀉被封、石澳村和大浪灣村停電斷網、村民在暴雨中被困村內,卻是一直到星期六才傳出石澳變成「孤島」的相關消息,並到了周六傍晚才有第一批獲政府安排船隻撤離的村民「逃出」。及至今個星期一早上,石澳道終完成清路工程,巴士小巴班次恢復,居民可重新出入石澳和市區,惟部分路段因在暴雨下出現路陷、塌樹和山泥傾瀉,只能單線雙向行車,司機們亦較以往更為謹慎。
由平日的旅遊勝地變成「孤島」,上周四至六的兩日期間,石澳村民經歷了什麼?




石澳道是出入石澳的唯一車路,居民或遊客大多從筲箕灣乘搭巴士或紅Van。當石澳道被封便無法透過陸路進出——居民吳先生在暴雨夜(上周四)時身處市區,只好花上港幣二百元乘搭其他村民的「大飛」,才能返回石澳的家。
平日公眾視野中的石澳和附近的大浪灣,是擁有水清沙幼的海灘、進行水上活動的好地方。由華人建築師徐敬直設計的石澳巴士站,以及後灘的情人橋,還有村內多幢低矮的特色建築,都成為遊人打卡勝地。其實兩條村子住著近二千居民,但在石澳村內穿梭,除了食肆和士多外,很少會見到售賣日用品、蔬菜肉類食材的店舖。經營士多的村民梁先生分享,村口的食肆和士多一般目標顧客群都是到訪石澳的遊客,主要售賣飲品、泳衣、沙灘用具等,「其實以前村內也有一些菜檔,但沒有生意便做不下去。因為大家都會出筲箕灣買,更加便宜。」在這個「旅遊景點」背後的日常生活所需,相信是不少遊客都未曾留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