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藍塘道92號的弼廬於1950年代興建,當年更特意找來本地著名華人建築事務所周耀年及李禮之負責設計(深水埗公立醫局也是出於他們的手筆),建築糅合現代主義和裝飾藝術的建築特色,內部亦用上馬賽克特色地磚,並於2018年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旁邊的藍塘別墅、翠苑和箕璉坊上的菽園新臺,只有三至五層高的屋苑住宅,外觀同樣簡潔無華,但由花崗石磚建成的堅固地台,上加通花磚牆,便巧妙地將馬路和住宅隔開,自成一角。
一邊廂的毓秀街上,雖然只有短短200米,則保留了不少歐式風格建築,如現址為攝影博物館的毓秀街11號,建於1929-1930年,樓高三層,一樓及二樓築有懸臂式露台,外牆保留當年的上海批盪裝飾,正立面、露台、屋簷及女兒牆上,則見幾何裝飾設計的裝飾藝術風格,為三級歷史建築物。毓秀街15號的住宅,更保存完整的「一梯兩伙」設計,大宅設計左右對稱,設有露台,並結合意大利文藝復興及英國愛德華式建築風格。另一座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毓秀街17號,則建於1929年與1932年之間,三層高的簡潔,保留了法式木製窗框,外牆牆身則刷上粉藍色,業主曾經是何東的外曾孫女。百年前跑馬地由馬場沿路上山,規定只可興建富歐洲風格的建築物,造就了如今跑馬地區內的異國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