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外出路過街道或者公園,你可曾留意過那些負責掃落葉的工友?

落葉是樹木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也不止是秋天才有。但一如清潔街道,大部分掃落葉的工作都在早上八九點之前便結束,好讓上班上學的人出門時可以行走在乾淨企理的街道上,甚至不曾發現一夜之後其實街上不但有為數不少的垃圾,還散落了大大小小的落葉。若不定時清理,落葉或墜落的果實或有機會造成渠道堵塞或者令行人滑倒等問題。

細心留意,掃葉工人多用上竹製的巨型掃帚,所以掃葉時會發出沙沙的聲音(更有工友會用葵葉扇狀的大型葉子造成掃帚,環保又實用)。當每天工作完成後,掃帚都會放在街角或公園樹木旁邊,有時甚至與牆上的樹木根莖在視覺上「融成一體」。掃葉時,工人多會把落葉掃聚成一小堆,然後一次過將之倒進手堆車上的垃圾袋中。當然這種做法只適用於好天且沒有風時,下雨後樹葉會黏在濕滑的路面更難掃除。而在當下的夏日艷陽天,當大家都躲在冷氣間或有遮陰的地方時,掃葉工人只能頭頂著不同形狀的自製防曬帽子,身穿遮陽長袖上衣和長褲(通常外層還要罩上反光衣制服),雖說是在早晨時間工作,但在極端天氣下,早上溫度已接近攝氏30度時,要清理一條街道或一個公園的落葉,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近年市民都熱衷於前往觀賞紅葉,拍攝不同季節街道花樹的相片更在社交平台湧現。但在觀花賞葉之時,又可知道,掃落葉其實是一門需要極度耐心及細心的「厭惡性工作」——香港常見街道樹木品種大約有20種,不同樹木的落葉,大小和形態都有差別,大片枯葉一般較易清理,但像細葉榕等樹木,枯葉便十分細碎,清理也更花時間,掃完了樹葉還是會繼續掉落。但倘若為了方便清理而改種一些少落葉的樹木(如棕櫚),卻會影響到樹木生態多樣性,而像細葉榕等香港原生樹木,不但有著悠久歷史,密茂的樹蔭也有助減低城市的熱島效應。


不少人外遊時都會羨慕日韓、美加或歐洲等城市,由厚厚的紅葉鋪成漂亮的「金色大街」,在路上踏著腳步,甚至可以感受到枯葉悉率清脆的聲音,為街道披上療癒的詩意。在香港,除了氣候水土令樹木品種有別,街道空間、樹木的種植和管理方式,以及市民對於樹木生態的理解和包融程度,都會影響到城市樹木的生存條件和狀態。



下次當你走在街上,低著頭,發現片片不同色調和形態的枯葉時,能否想像,如果掃樹葉的工友全部消失,這個城市的樹木,以至於城市本身,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