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香港行人隧道都以簡單但適合潮濕天氣的混凝去建造,但近年一些地方的行人隧道卻出現了破格的設計。以範圍偌大又複雜如迷宮的尖沙咀站為例,除了分成不同色區,讓乘客識別方向外,去年又邀來插畫師在200米長的地下隧道繪上壁畫,而連接到尖沙咀區內各個大型購物商場的隧道接駁位,裝潢甚至與商場本身風格融成一體。
至於由尖少咀廣東道連接到西九戲曲中心、高鐵站和佐敦一帶的柯士甸道行人隧道,未知有多少遊客或者每日行經的途人,有留意到這條藏於高速車路下的大型行人隧道,為了配合西九文化區的藝術氣息,不但用鋁板覆蓋一邊隧道牆身,更以敲擊樂器造型化作幾何圖案作裝飾,接近戲曲中心外的隧道入口,更用上強化混凝土及搪瓷鋁板製成耳蝸形狀.....其華麗破格的程度,相信是本地公共行人隧道中絕無僅有的例子。如果仍然記得這條隧道美化之前的模樣,便會明白before & after的巨大差異。
無論是尖沙咀站或者柯士甸道行人隧道,無論採用什麼設計風格,都將隧道變作商場設施或者旅遊景點一部分;然而本港各區更多的行人隧道其實都不是「景點」,而是市民日常出入的公共設施,當中不少卻仍然有著昏暗的燈光、堆放著大量欄杆雜物、上落隧道的樓梯或通道並沒有足夠完善的無障礙設施,部分隧道的出現更是基於「以車輛優先」的原則,行人需要上上落落,走更長更曲折的路途,才能橫過原來近在咫尺的目的地。即使絕大部分行人隧道都裝有CCTV監視器,又在不同位置裝上反射鏡,讓途人看到轉彎位置的隱蔽角落, 因為隧道藏於地底,「不見天日」,在人流較少的地區或者晚間,始終會帶來不安全的感覺。但很多時候,因為沒有其他方式或者要走得老遠才能橫過馬路,行人也別無選擇。
如果要讓香港變成更「好行」(行人友善)的地方,優化這些行人隧道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若能從行人的第一身體驗出發,考慮如何將隧道的路途縮至最短、佈局設計和燈光讓人感覺安全、保持清潔、上落樓梯或電梯的設計和數量,以至各個隧道出口的分佈等,都是關鍵。如果可以兼容一些合適的街頭表演,或者因應每個地區的特色而添上個性化的元素,自然更是理想。
在你身邊,又可有一條附合上述期望、讓你行得舒適愜意的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