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7/2023

「平民豪宅」華富邨

#香港荒幻 #2023夏季號 #公共屋邨 #華富邨

「平民豪宅」的定義是什麼?

公共屋邨是香港的特色,當中最令人引以為豪的例子之一,便是華富邨。1967年開始落成入伙的華富邨,被美稱為「平民豪宅」,與毗鄰的私人住宅屋苑貝沙灣同樣背山面海,且坐享同一無敵海景,而依山而建的華富邨,內裡的公共空間及綠化環境,亦比不少「豪宅」優勝。

華富邨一帶從前稱為雞籠灣(Kellett Bay),又名雞籠環。但自有了享負盛名的華富邨,雞籠環的名字便日漸被遺忘,大部分市民更未必知道,這一帶原為墳場墓地及寮屋村的歷史,對於區內在二十世紀之前的發展更十分陌生。究竟一個城市的邊緣地帶,如何由安葬亡者的墓地,變成讓數萬人安居的大型社區? 其自給自足的市鎮模式,又如何影響到日後本港公共屋邨的規劃設計及發展模式?



 毗鄰瀑布灣的雞籠環,二十世紀初時其實已被選為政府墳場用地。到了戰後五六十年代,由屋宇建築委員會帶動的、全港最大型公共房屋規劃,亦選址這裡。由廖本懷主理規劃設計的華富邨,有別於從前的徙置大廈,屋邨內不但可以空納五萬居民,其雙塔型井字樓宇、戶戶臨海的走廊或露台、四通八達的屋邨平台、樓梯和走廊,以至商場、街市、巴士站等等設施,都是當時創新的做法,並成為日後公屋的標準。由雞籠環變成華富邨,展示了周詳的設計如何將一個人們原來嫌棄的地方,華麗轉身成為讓人安居甚至建立起歸屬感的「平民豪宅」。

政府在2014年公佈華富邨的重建及搬遷計劃,預計要到2041年才完成。在這段漫長的過程中,社區亦難以避免會發大重大變化,當中大半生甚至一生都居於華富邨的居民,不少即使早就搬離了華富邨,卻依然懷念著這個伴隨他們長大、老去的社區。




剛出版的夏季號《就係香港》,我們以華富邨為中心出發,探索雞籠環和周邊瀑布灣一帶的過去及現在的社區面貌。當中,有什麼早被遺忘,又有什麼能夠延續到將來?




網店訂閱專屬待遇


1. 隨書附送古地圖明信片一張


2. 「有時」It’s Time體驗優惠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