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北角渡輪碼頭雖無復昔日的熱鬧,但在天清的日子,由這裡望過對岸,九龍群山的連綿山脊線清晰了然,提供了有別於中區和灣仔的維港風景;而自八十年代初東區走廊落成後,也形成了碼頭上方不斷有巴士車輛高速駛過的城市奇景,碼頭外亦蛻變為富有特色的公共空間。
今日的北角渡輪碼頭雖無復昔日的熱鬧,但在天清的日子,由這裡望過對岸,九龍群山的連綿山脊線清晰了然,提供了有別於中區和灣仔的維港風景;而自八十年代初東區走廊落成後,也形成了碼頭上方不斷有巴士車輛高速駛過的城市奇景,碼頭外亦蛻變為富有特色的公共空間。
走進碼頭西翼,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左邊一整排的海鮮店舖。這裡是本地少數仍設有海鮮市場的公共碼頭,六、七間裝潢簡樸的海鮮檔,大都掛上紅綠凸字招牌,前面放滿膠箱,裝著各式各類的「游水」海鮮,例如蚌貝、花蟹、鮑魚、海蝦、活魚等。從前每逢下班時間,都有不少渡輪乘客會順道在此購買晚餐食材。現在搭船的人流減少,海鮮市場卻仍以生猛海鮮和豐富種類吸引街坊前來,甚至不時有客人遠道而來選購。近年北角碼頭亦成為熱門的「放生」地點,一些信徒會前來購買海產然後在附近海邊放生,因此部分檔口亦掛上宗教飾品,形成一幅另類奇特的畫面。
碼頭內的海鮮市場外,碼頭旁邊一直都是釣魚愛好者的寶地。因為東區走廊的巨型石躉下,吸引魚群棲息及躲藏,有釣友便試過在這裡收獲到石班、紅鮋等大魚,令北角碼頭在釣魚界頗負盛名。釣友多會先自備魚網或魚竿,在碼頭對開的岸邊佔上有利位置,然後開始漫長的等待。從前的糖水道碼頭亦有舢舨接載釣友到石躉下方,讓他們直接坐在橋底下釣魚,享受不被打擾的獨釣樂趣。
走進碼頭西翼,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左邊一整排的海鮮店舖。這裡是本地少數仍設有海鮮市場的公共碼頭,六、七間裝潢簡樸的海鮮檔,大都掛上紅綠凸字招牌,前面放滿膠箱,裝著各式各類的「游水」海鮮,例如蚌貝、花蟹、鮑魚、海蝦、活魚等。從前每逢下班時間,都有不少渡輪乘客會順道在此購買晚餐食材。現在搭船的人流減少,海鮮市場卻仍以生猛海鮮和豐富種類吸引街坊前來,甚至不時有客人遠道而來選購。近年北角碼頭亦成為熱門的「放生」地點,一些信徒會前來購買海產然後在附近海邊放生,因此部分檔口亦掛上宗教飾品,形成一幅另類奇特的畫面。
碼頭內的海鮮市場外,碼頭旁邊一直都是釣魚愛好者的寶地。因為東區走廊的巨型石躉下,吸引魚群棲息及躲藏,有釣友便試過在這裡收獲到石班、紅鮋等大魚,令北角碼頭在釣魚界頗負盛名。釣友多會先自備魚網或魚竿,在碼頭對開的岸邊佔上有利位置,然後開始漫長的等待。從前的糖水道碼頭亦有舢舨接載釣友到石躉下方,讓他們直接坐在橋底下釣魚,享受不被打擾的獨釣樂趣。
碼頭內的海鮮市場外,碼頭旁邊一直都是釣魚愛好者的寶地。因為東區走廊的巨型石躉下,吸引魚群棲息及躲藏,有釣友便試過在這裡收獲到石班、紅鮋等大魚,令北角碼頭在釣魚界頗負盛名。釣友多會先自備魚網或魚竿,在碼頭對開的岸邊佔上有利位置,然後開始漫長的等待。從前的糖水道碼頭亦有舢舨接載釣友到石躉下方,讓他們直接坐在橋底下釣魚,享受不被打擾的獨釣樂趣。
昔日的糖水道碼頭也是附近居民的聚腳地點。不少長者街坊喜歡「擔凳仔」到海邊閒坐,吹吹海風,和相熟的鄰里閒話家常,打發時間。每逢黃昏時分路過這裡,經常看見人們在夕陽下「排排坐」的畫面,令本來簡陋的碼頭增添一些人氣。然而隨著東區走廊下的行人板道工程動工,糖水道碼頭自去年年中已被圍封,這樣的畫面已不復見。
翻新後,碼頭外將會改建為劃分成不同功能的活動空間,海濱面貌亦會隨之改變。被規劃改造後的公共空間,是否仍可容納足夠的多元化及靈活性?而北角碼頭原有的庶民色彩和氣氛,又是否能依舊不變?
昔日的糖水道碼頭也是附近居民的聚腳地點。不少長者街坊喜歡「擔凳仔」到海邊閒坐,吹吹海風,和相熟的鄰里閒話家常,打發時間。每逢黃昏時分路過這裡,經常看見人們在夕陽下「排排坐」的畫面,令本來簡陋的碼頭增添一些人氣。然而隨著東區走廊下的行人板道工程動工,糖水道碼頭自去年年中已被圍封,這樣的畫面已不復見。
翻新後,碼頭外將會改建為劃分成不同功能的活動空間,海濱面貌亦會隨之改變。被規劃改造後的公共空間,是否仍可容納足夠的多元化及靈活性?而北角碼頭原有的庶民色彩和氣氛,又是否能依舊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