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2024

端午時節的糉糉愛意

#香港飲食 #香港文化 #傳統節日 #端午節 #應節食品 #糉 #包糉 #鹹肉糉 #自家製 #家的味道





端午節將至,坊間早已湧現不同款式和口味的特色糉子。不論你是屬於鹹糉派還是甜糉派,創新還是傳統味道擁護者,相信都會同意,自家裹製的糉子,味道就算未能跟連鎖店或酒店媲美,但肯定是最獨一無二的。


每逢端午,包糉曾經是很多家庭的傳統活動——在端午節前一週或者十日,家中長輩便會開始為包糉做預備:由浸泡糭葉、鹹水草、清洗糯米和去皮綠豆,到將鹹蛋黃和鹹蛋白分離,以及用自家秘方醃製五花肉,每一項工序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上卻又異常繁複。



當長輩們在忙著的時候,小孩子們通常都會被拒諸廚房門外,或者好奇著為甚麼每年端午節都要如此勞師動眾。但對於上一代人而言,傳統習俗是一種延續,一個不會去深究的習慣。當我們的生活愈來愈城市化、現代化,消費選擇愈來愈五花八門,加上香港人大多數工時長、假期少,不少女性又要兼顧工作和家庭,加上年輕一代鮮有時間和興趣去承繼上一代人的手藝,今日仍然能夠延續這些傳統習俗的家庭,已愈來愈少。在無聲無息之間,消逝的不但是一種homemade的味道,更是一種家庭之間的連繫。

以前的人,跟長輩學習製造傳統美食時,傳承的除了是上一代的烹調技術和心得——像醃製五花肉時除了加鹽、糖和五香粉,還要加適量紹興花雕酒增加香氣;選用五花腩時如何做到1:2的肥瘦完美比例;還有包糉時的順序,又如何用鹹水草將包著食材的糉葉綁緊;有些人更會因應自家的家鄉傳統去製作獨有的味道....這些食譜和步驟其實都不難在網絡影片上看到,但跟長輩一起動手做,在傳授口訣甚至手把手教學的過程中,一家人共度的時間,仍然不能取代,甚至會成為末來的記憶一部分。這種經驗,早已超越食物本身的美味與否,更是屬於每個人自己與家人之間,念念不忘又無法割捨的情意。

端午當前,讓你最想念的味道,又是哪一些?